
這是11/19在台大集思舉辦的座談會,前菲國立委真心告白。因為缺電,因為拒絕可商轉的巴丹核電廠,菲國經濟失落了30年。他特地來台與會,親口告訴大家,不要步上菲國的後塵。 繼續閱讀 →
文思革 We Shall Go (https://xn--m8t83jvx5c.com/category/%E7%A4%BE%E6%9C%83/)
在引發眾怒,千夫所指之後,在地的高雄市政府發出了譴責,民進黨的發言人說不應該挑起仇恨、引發對立,並呼籲「相關單位主動偵查」,但我們不禁要問,我們的中央政府呢?我們才剛當選的蔡總統呢?「民進黨發言人」阮昭雄所呼籲的,是法律層面,但是政治層面呢?如果太陽花學運是政治事件,那洪素珠搞出來的不更是嗎?
現在民進黨執政了,開始人模人樣了,開始呼籲社會和諧了,可是像洪素珠這樣的「果」,是什麼「因」造成的?過去綠營多少次群眾運動或造勢場合,大喊「支那賤畜」、「中國豬滾回去」的是誰?我們什麼時候看到民進黨的領導者「嚴厲譴責」這些人「挑起仇恨、引發對立」? 繼續閱讀 →
在台灣,偏鄉教育一直都是件有待耕耘的事,而耕耘這件事的人,不只是政府或學校單位,它可以是每一個人。紀錄片的旁白說道:「有一群人,不管山有多深、路有多遠,他們總是用各種不同的方式,努力的將『閱讀』這件事,帶到孩子們的身邊,希望能夠藉由閱讀為孩子帶來改變命運的力量。」故事裡頭可以看到來自不同 地方的熱心人士,他們抱著同樣的信念與熱情,默默為孩子們付出。他們比我們更瞭解那些需要被關心的地區,明白那裡的孩子們面臨怎樣的現狀,而孩子們需要的 又是些什麼。因此,他們多年來持續把「閱讀」這件事,轉化成一種能量,傳達給孩子們,因為唯有對閱讀產生興趣,孩子們的學習才會有最大的昇華。而終究,孩 子們會因為閱讀而擁有力量,因擁有力量,而能扭轉自己的命運,走出和辛苦生活的長輩們不一樣的路。
「閱讀」既然是人生道路上如此有力量的處方,那我們究竟要如何使用呢?導演丟出了答案──「陪伴」。並非所有的人,天生都會對閱讀感到興趣,但孩童們都有喜歡聽故事和仿效大人的天性,因此,只要多花些時間和耐心,陪陪孩子們,和他們一起讀書,說說書裡的事情,或是聽聽他們對於書中內容的想法,就是最好的陪 伴了。尤其偏鄉地區的孩子,在這方面更需要社會大眾的關心,他們往往因為父母到外地工作或各種不方便,無法給予適當的家庭教育來伴隨他們成長。在他們身邊 的所見所聞,以及媒體的衝擊下,使得他們容易產生自卑、退卻或沿襲親人的心理。而這便是我們需要去耕耘、去扭轉的。網路、紙本、數位,這些都不是關鍵的伴讀元素。孩子們最需要的,其實是每一個和他們一樣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能夠和他們互動,引導他們去愛上閱讀以及探索這個世界。因為閱讀,他們會知道他們 有更寬廣的路途,有更多樣化的選擇與未來,終有一天他們會把這份愛的能量,化成照亮世界的光,繼續影響社會。 繼續閱讀 →
當法律不能保障好人時,人們會用什麼樣的手段來達成他們心中「正義」的目的?像布魯斯韋恩一樣決定遊走在法律邊緣,但仍堅持要將壞人送交法院審理?還是最後走向哈維丹特那樣,最後決定親手尋仇?甚至像丹恩要用核子武器直接炸掉高譚市,連同自己也跟著身葬?
蝙蝠俠就是一個代表,高譚市的法律和法官無法保護人民時,游走在法律邊緣的蝙蝠俠就成為正義代表。小丑的野心更大,把光明磊落的白色騎士哈維丹特推入動私刑的深淵,想讓人民對哈維條款及公正的法律完全失望。為了維持哈維條款,蝙蝠俠不得不背起殺死哈維丹特的罪名直到班恩的出現。
死刑絕對有存在的必要,問題在於誰來定讞、為何定讞,以及執行後的後果是什麼,如果簽署了之後自己就是直接殺人,但不簽署頂多被罵恐龍法官,反正他也不會因為不簽署死刑而遭到撤職,但其後果是帶來更多殺人犯的僥倖心態。從小女童斷頸案對照蝙蝠俠的劇情,法律不能有效保護好人及有效嚇阻壞人時,就如同我問的問題:人們會選擇用什麼樣的手段去維護他們心中的「正義」? 繼續閱讀 →
電影的台詞說:「出來混,總是要還的。」,同樣的,說出去的話,如潑出去的水,拗不過去,終有一天要面對的。史跡班班可考,宋楚瑜的「長輩」,吳淑珍的「鑽戒」,莫不如此。這年頭有google,年紀小的,或記性差的,請自行google一下,你會發現這些笑柄比小說還好看。
不曉得在當今火熱的「浩鼎案」中,「阿姨」二字,會不會成為新的搜尋關鍵字?長話短說,浩鼎研發的乳癌疫苗,成果不如預期,但是中研院長翁啟惠為其強勢背書,而且強調自己沒有浩鼎的股票,不產生利益的對價關係。結果近日被媒體發現,翁院長夫婦是沒有浩鼎的股票,但是他們成年的女兒有,畫家翁郁琇小姐在2012年12月4日用美金一塊錢一股的價錢,一口氣就買了三百萬股(也就是花了三百萬美金)! 繼續閱讀 →
有人檢討法院、法官、檢察官、辯護律師,好像很少人提到現在整個社會氛圍被洗成這副德性,是一種叫做「媒體」的玩意兒搞的(我所謂的媒體是包括平面媒體、電子媒體、以及「理性中立無政治色彩無私代表人民伸張社會正義照顧弱勢團體對抗威權體制維護世界和平」的公民媒體),只因為可以拿來炒作收視率,所有媒體24小時無限量地塞入腦補、臆測的假資訊,沒時間、沒精力去查證的民眾彷彿聽到魔笛一般地同仇敵愾,而那些「不符合期待的」翻案資料出現時篇幅反而小小小,大家要不是沒看到就是裝沒看到,最後判決出來所有人都崩潰了。這種所謂的「風向操作」已經長期成為操控社會氛圍的毒瘤,整個國家從裡到外不重視查證,每天在談「社會觀感」、在談「我覺得」,難道沒人發現打從檢察官起訴時的「造假筆錄」就已經錯了嗎? 繼續閱讀 →
麗莎芮妮普特曼(Lisa Renee Putman),一位美國密西根州的兒童保護社會工作者,在1998年,她因不願透露某案孩子被強制安置的資料,在訪視中遭該案案主殺害。
是的,一位為弱勢兒童奔走的年輕女士就這樣被殘忍地奪走了生命。
這其實是全世界所有社工人員面臨的共同恐懼。 繼續閱讀 →